当前位置: 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 腮腺结核护理 >> 健康保健春季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预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病因
感染腮腺炎病毒所致,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周,平均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4天累及对侧,大部分患儿双侧肿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持续一周左右逐渐消退。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检查
.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中和抗体试验低滴度如:2提示特异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
(2)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
(3)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4.尿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尿蛋白、红白细胞等,甚至类似肾炎尿的改变。
诊断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2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
2.确诊病例
()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与压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
(2)发病前~4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参考(2)项。
鉴别诊断
需与化脓性腮腺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症状性腮腺肿大、其他病毒所引起的腮腺炎、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其他病毒所致的脑膜脑炎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经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或器官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神经系统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多见于儿童患者男孩多于女孩。由于不能对所有的腮腺炎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及有的病例始终未见腮腺肿大,因此难以计算其确切的发病率,部分患儿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系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脑膜脑炎症状可早在腮腺肿前6天或肿后2周内出现。脑脊液和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仿,头痛呕吐等,急性脑水肿表现较明显。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似其他病毒性脑炎明显结合临床,以脑膜受累为主。
(2)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偶有腮腺炎后~3周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预后多良好。肿大的腮腺可能压迫神经而引起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有时出现平衡失调、三叉神经炎、偏瘫截瘫、上升性麻痹等。偶有腮腺炎后因导水管狭窄而并发脑积极水者。
(3)耳聋为听神经受累所致发病率虽不高(约/),但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大部分为单侧性,故影响不大。
2.生殖系统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体故多见于青春期后期以后的患者,小儿少见。
()睾丸炎一般3~4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发高热、寒战、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症状轻重不一,一般约0天左右消退阴囊皮肤水肿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部分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引致不育症。附睾炎常合并发生。
(2)卵巢炎症状较轻,不影响受孕,卵巢炎症状有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今尚未见因此导致不育的报告。
(3)胰腺炎儿童中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至周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状多在一周内消失。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5U/dl(正常为0.2~0.7U/dl)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脂肪酶通常在发病后72小时升高,故早期诊断价值不大近年来随着儿童患者病情越来越重,胰腺炎的并发症也随之增高。
(4)肾炎早期病例尿中绝大多数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该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轻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者尿常规及临床表现与肾炎相仿个别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数预后良好。
(5)心肌炎杂音。心电图可见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早搏等。严重者可致死。大多数仅有心电图改变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偶有心包炎。
(6)其他乳腺炎(5岁以上女性患者部分并发此症)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等均少见。关节炎发病率约为0.44%,主要累及肘膝等大关节可持续2天至3个月不等,能完全恢复。多发生于腮腺肿后~2周内也有无腮腺肿者。
治疗
.一般护理
患儿应卧床休息。高热降温,为减少酸性对口腔的刺激,可用肠溶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可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磺胺药和抗菌药无效。中药是常用的药物,内服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单味药用板蓝根。局部用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加减,用醋调后外敷,是否确实有效,有待一定数量病例严格对照观察证实。临床用干扰素治疗,是否有加速消肿、缩短疗程的效果尚有不同意见。局部也可用透热、红外线等理疗。
2.对症治疗
()并发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输液加用抗生素。
(2)并发心肌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重症并发脑膜脑炎时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疗法。
(4)并发睾丸炎时可用棉花及丁字带将睾丸托起,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重症病例可短期用氢化可的松静点治
4种预防腮腺炎的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为流腮,是常见的儿童或青少年呼吸道传染病。此病多在冬春季节发作,特别是人群集中的地方,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腮腺炎的传染性极强,飞沫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一旦腮腺炎病毒入侵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及器官,可能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因此,对于腮腺炎的预防刻不容缓。
怎样才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剂,连续6天。
2、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3、被动免疫
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4、自动免疫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责任编辑:苏清洋)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措施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儿童患有腮腺炎,发热、恶心呕吐、咽炎、腮腺区肿大等腮腺炎的症状表现给儿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患者的家长不仅要给儿童进行必要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措施
、降温
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至热退。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醇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
2、预防感染的传播
对患儿应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止。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在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采用皮内、皮下接种或喷鼻、气雾法,90%可产生抗体。
3、减轻疼痛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腮腺肿痛,影响吞咽,口腔内残留食物易致细菌繁殖,应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做好饮食护理,患儿常因张口及咀嚼食物使局部疼痛加重,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不可给予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否则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排出受阻,腺体肿痛加剧。腮腺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
4、家庭护理指导
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可在家隔离治疗护理,须指导家长作好隔离、用药、饮食、退热等护理,并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严重症状,立即就诊。
5、病情观察
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于以相应消减护理。
由于儿童自身的免疫力比较差,所以家长在腮腺炎的治疗之外要把护理做到事无巨细。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对于病情的治疗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中科医院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