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皇甫学校防控春季传染病

告家长书

关爱健康

预防为主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随着春夏季来临,气温逐渐上升,部分传染病疫情有所上升,中小学生为传染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学校为传染病高发场所。为了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学校为您整理了春夏季需要注意防范的11种常见传染病--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希望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增长防病治病知识,做好防治工作,让您的孩子和其它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一、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症状以呕吐、恶心、腹泻为主,也伴有腹痛、头痛、发热等,中小学生和幼儿感染常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先吐后泻)。患者一般为轻症,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可能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因此容易在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暴发疫情。

诺如病毒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食用、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或者接触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品;

3.吸入患者呕吐时产生的带病毒的飞沫。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

2.做好食品卫生,案板刀具和餐具等应生熟分开,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海鲜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

3.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桶装水应选用卫生合格的产品。

如何控制诺如病毒传播?

1.诺如病毒感染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者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2.学生、老师、食堂工作人员等在患病期间应主动居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因为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还会少量排出病毒,所以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还应再隔离2天。

3.发生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病人呕吐物、粪便如何消毒?

选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应为mg/L~mg/L。

1.用纱布、抹布等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理的污染物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处理。厕所马桶可倒入足量的消毒液作用30分钟以上。

2.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以及盛放污染物的容器等都必须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集体单位打扫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3.清理粪便、呕吐物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二、水痘

水痘是一种导致皮肤上形成瘙痒的红色突起的感染。它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可在您的体内存留数年,以后可引起一种叫“带状疱疹”的疼痛性皮疹。如果您初次患上水痘时,通常会:发热、感到恶心、咽痛、不想进食。在这些症状出现后1天左右,水痘皮疹开始显现持续1周左右。如果您未曾患过水痘和未接种水痘疫苗,仅仅是待在被感染者周围即可让您患上水痘。

如何防治水痘?

1.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2.感染水痘后,应避免与易感者接触,患者必须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才能去学校、医疗机构或公共场所。

3.对被患者的唾液、鼻涕等污染的物品要进行及时的消毒。

4.如有接触者,推荐易感者在暴露后5天内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根据既往流行规律,我省4-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斑丘疹、疱疹,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孩子,可能会发展为重症,极个别甚至死亡。

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导致每年季节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是H1N1和H3N2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H3N2流感病毒共同循环引起季节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仅呈散发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牛且未发现人类感染。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如何防治流感?

1.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等;

3.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五、肺结核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如何传播?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医院去检查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肺结核如何诊治?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医院就诊。

4.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5.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6.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如何预防肺结核?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六、麻疹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由麻疹病毒引起。特征有: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常出现肺炎等并发症,重则危及生命。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传染性远远高于常见的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主要通过麻疹病人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传播给他人。

如何有效预防麻疹?

1.接种麻疹类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2.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

3.如发现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儿童患者应暂停上学。

5.病人适宜隔离护理和治疗,避免外出感染他人。

6.患者要适当休息,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以清淡且容易消化为主,不宜吃煎炸或是油大的食品。

7.患者衣物和被褥应在阳光下晾晒,房间要经常通风,并对房间进行紫外线照射和消毒剂杀菌消毒。

七、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临床上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CRS是由于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导致的以婴儿先天性缺陷为主的一系列综合征,孕妇应在怀孕初期进行风疹病毒抗体筛查。获得性风疹多发于冬、春季,发病年龄主要为儿童,但近几年青少年和成人发病数攀升。

如何防治风疹?

风疹以发热、出疹及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因出疹瘙痒而挠破皮肤,引起感染。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在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发现风疹病人后应尽早隔离治疗,并进行报告,避免外出感染他人。

八、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中暴发。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亦可传播。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

如何预防“麻腮风”?

1.对于免疫空白的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佳手段。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发现有发热、出疹、腮腺肿大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满后方可入学。

4.疾病流行期间健康儿童应尽量不到公共场所,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九、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每年的6-10月高发。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较高,乙脑开始向大年龄推移,成人及中老年病例增加。

乙脑是人畜共患病,人、猪、牛、马、鸡、鸭、鸟等均可感染乙脑病毒。其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主要的传染源。乙脑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主要为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兼吸人血和动物血,常常在黄昏后和黎明前活动。

未接种过乙脑疫苗或未感染过乙脑病毒的人均可能患上乙脑。绝大多数的易感者被携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不发病,呈隐性或亚临床感染,少数易感者会出现显性感染。

乙脑急性起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病初期患者体温急剧上升,并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随着病程发展,患者的意识障碍会明显加重,出现昏睡、昏迷,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后遗症。

如何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1.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灭蚊防蚊也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要组织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

十、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以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细菌性痢疾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志贺菌属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苍蝇活动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便和脓血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1.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

2.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

3.餐具要做好清洗消毒;

4.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防止苍蝇叮爬食物。

十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本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剧,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主要症状包括眼部明显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以及眼分泌物增多。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性很强,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中含有病原体,可污染手、毛巾、衣物、游泳池水等,健康人眼接触到被污染的手或物品后就可能被感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勿用脏手揉眼搓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和卫生用品。

2.游泳前做好眼睛的防护,可以戴泳镜,以隔绝游泳池水与眼睛的接触,游泳池水应定期消毒。

3.患者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以免扩大传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jfw.com//mjcczl/136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