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诺如病毒、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开始。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者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二、水痘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临床表现: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患病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应从发病开始至痂皮脱落为止,约21天。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临床表现: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患病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应从发病开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14天。四、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4-9月高发。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表现: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7-10天,重症病例会适当延长。五、诺如流行特征:1、病毒变异快2、环境抵抗力强(常规消毒剂量无法灭活)3、感染剂量低4、潜伏期短(通常是12-18小时)5、排毒时间长(排毒高等在发病后2-5天)6、免疫保护时间短7、传染途径多样8、全人群普遍易感9、有明显的的季节性(11月份持续到次年5月份)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是恶心、腹痛,偶尔有发烧和头痛。六、结核病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这种细菌最适合于在人体血液供应充足和含氧量高的地方生长,因此肺结核病最常见。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形成以单个结核菌为核心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从而感染新的宿主。此外,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干燥后附着在尘土上,形成带菌尘埃,亦可侵入人体形成感染。2、食物传播:与肺结核患者公用餐具,共吃食物也可感染结核菌。3、母婴传播:通过孕妇脐带血液或羊水也有可能使胎儿感染结核菌。春季传染病预防措施一、室内勤通风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空气质量。二、勤洗手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避免由于手触摸口、鼻、眼睛上的黏膜进入人体,降低接触传播的风险。因此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不洁物品等情形后,都应该及时洗手。三、讲究咳嗽礼仪引导学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捂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或手帕,可弯曲手肘捂住口鼻,尽量避免用双手遮盖。四、医院、地铁、公交、商场等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外出时更应该佩戴口罩,同时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距离。五、讲好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六、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食物必须烧熟煮透,少食生冷食物。七、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春天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可以有效增强抵抗力。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也相当重要。八、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并及时告知学校。
正文:李晶
编辑:徐子晴
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jfw.com//mjcczl/1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