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 腮腺结核常识 >> 结核病诊断治疗预防的突破口在哪里
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第11专场:基础研究专场
基础研究是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推动力。7月4日下午,结核病年会基础专场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报告。
第一个主题是关于结核分枝杆菌遗传及耐药机制的研究。人类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斗争已经持续了至少几千年。想要战胜这个古老的病原菌,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它。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学研究是我们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如毒力、致病性、耐药性及传播能力等众多生物学特性的重要途径。上海市疾控中心朱国锋教授结合在自己国外多年的研究经历,向大家系统性地介绍了结核分枝杆菌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遗传学操作基本问题和遗传学研究基本手段。朱教授介绍的基因敲除的主要方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座子突变库的构建、基因功能体外验证及在动物模型中的验证等研究路线和科研思路为大家深入了解如何开展结核分枝杆菌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耐药机制方面,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邓教宇教授将工作聚焦于一种重要的抗结核药物-氨基水杨酸(PAS)的耐药机制研究。邓教授团队首次开创性地发现FolC基因突变及NohA过量表达均可引起PAS耐药。FolC基因突变会引发该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PAS对结核菌叶酸合成途径的干扰,使结核菌产生PAS耐药性。NohA可以对PAS进行乙酰化,从而降低PAS的抗结核效果。因此,过量表达NohA的菌株就会对PAS产生耐药性。这些创新性结果为PAS的耐药分子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线索。
第二个主题是宿主易感性及免疫保护机制研究。免疫是结核病研究永久的热点。诊断、治疗、预防,哪个环节都离不开免疫学研究。主流观点认为结核病发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力缺陷导致的。但哪些方面的免疫缺陷会影响结核病发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李涛教授关于播散性卡介菌病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卡介苗是我国最普遍接种的防治结核病的疫苗,对大部分人群是安全的。但有些儿童会在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严重的播散性疾病。研究发现多种与免疫缺陷相关的基因突变是重要的发病原因。如中毒联合免疫缺陷(SCID)、慢性肉芽肿疾病(CGD)、单基因遗传分枝杆菌易感疾病(MSMD)等。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免疫缺陷与分枝杆菌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为针对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指导依据。但李涛教授也指出,目前还有一半左右的卡介菌病尚未找到发病原因。这也是他们在下一步工作中想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宿主的遗传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病及抗结核治疗预后是存在相关性的。医院潘洪秋教授发现结核病发病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IFN-γ的编码基因IFNG及其受体基因IFNGR1的rs、rs多态性位点以及rs-rs单倍型与汉族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相关。医院邓国防教授发现OATP1BAG基因多态性与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及肝损伤相关。这些研究为结核病预防高危人群的筛选及结核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颖教授新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新抗原LPPZ(Rv)在免疫学诊断、亚单位疫苗开发中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Douglas教授介绍的仙台病毒载体疫苗可以有效激发CD8+T细胞免疫,与BCG免疫效果互补,在小鼠模型上显示出非常好的免疫保护力。这两位讲者的报告为结核病新疫苗研发提供了新依据,使大家眼前一亮。
第三个主题是结核病的诊断新方法探索。讲者多为富有活力的年轻学者,报告体现了他们的探索精神。随着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流行趋势上升,临床对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鉴别诊断需求越来越迫切。来自医院的刘冠博士介绍了一种新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策略:通过16srDNA、hsp65、rpoB及ITS同源序列对分枝杆菌的菌种进行精确鉴定。目前国外已有的数据库及检测基因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数据可靠性差、检测基因序列有限、网站开放不顺畅等。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及分子杆菌基因序列比对数据库,他们希望能够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平台。此外,冯爽博士及陈宁博士分别介绍了利用代谢组学及T细胞受体β链基因测序等前沿新技术在结核病诊断新标志物及新技术探索中的初步研究结果。希望这些创新性的研究能为结核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新思路。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去哪里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