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1.html

目前,疫情已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在秋冬季节,除要防控疫情外,常见的传染病不止流感,还有诺如病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这些也都是秋冬季节需防控的传染病。

学校由于人群密集,出现这些传染病的机会较高,防控传染病是维持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健康的必要,对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是重要的一部分。

1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肠胃炎的病毒。主要以肠道传播为主,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诺如病毒导致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为两至三天,发病后一至三天是排毒高峰,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多数病例症状持续24-60小时后可自行消失或痊愈。

诺如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少量病毒即可感染且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尤其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医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所以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发生暴发或小流行。

如何预防?

因为诺如病毒可通过人传人、污染的水、食物、物品等迅速传播,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食品和环境卫生十分重要!

●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孩子所接触的玩具、文具以及生活用品要注意清洁处理。

●开窗通风、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尽量不去公共场合。

●打喷嚏时用手帕或清洁纸巾,不要用手直接擦拭。

●保证孩子的睡眠,休息好,提高身体抵抗力。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主要易感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

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疫苗接种。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的易感儿童,接种越早越好,最好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暂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

当然,除了接种疫苗外,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后应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如无纸巾,可用肘关节),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

●勿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匙等。

●需清洗和消毒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经常触碰的物品、家具和厕所,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在学校、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发生爆发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发病时以耳垂为中心迅速肿大,1-2日后另一侧腮腺也肿大,有压痛感,张口吃东西时会感到疼痛。有些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

如何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需加强孩子的疫苗接种,保护孩子免于感染。宝宝18月龄时接种1剂国家免疫规划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在4-6岁时再自愿、自费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两剂次接种间隔≥12个月。

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让学生少去公共场所。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4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

如何预防?

流感是可以预防的,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的流感季节开始前,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当然,在流感流行开始以后接种也有预防效果。

其他预防措施:

●注意通风换气,特别是加强教室、活动室、办公室和宿舍等活动场所的通风的频次,保持空气清新。

●提倡勤洗手,尽量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做好晨午检工作。

●让师生了解流感的预防知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

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原发性感染,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的丘疹、水疱和痂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并发症以皮肤继发细菌性感染为主,严重者也可发生肺炎、脑炎等。人群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多见。

如何预防?

水痘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孩子12-15月龄时接种第一剂,4-6岁时接种第二剂,与第一剂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

●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孩子得了水痘,应回家隔离生活,直至所有皮损结痂为止,杜绝带病上课。因为水痘的高传染性,很容易波及同区域的没有抵抗力的儿童。

●加强通风换气、消毒。

●注意休息、饮食与运动。

6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它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如何预防?

预防结核病最重要的是避免飞沫扩散;不随地吐痰,保持通风,佩戴口罩,勤洗手都是有效的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积极发现并治愈肺结核病人。

●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纸巾捂住嘴巴和鼻子,避免结核杆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加强体育锻炼,规律生活,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科学防护

1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防控秋冬季传染病,首先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佩戴好口罩、外出时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前便后都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用上臂或纸巾、毛巾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口鼻。2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在空气良好的情况下,家庭也需要保持通风,每天至少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尽量减少到密集场所活动。●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3

上下学途中注意事项

●在上下学途中,学生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等方式上下学。●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既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也要注意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4

作息规律,营养全面

●要注意一日三餐的规律性进食,主食、蔬果和禽肉蛋保持3∶2∶1的比例。●要根据温度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加强锻炼。●要合理安排作息,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流感在学生中有一定发病比例,也是有疫苗防控的几种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5

在校期间,口罩的佩戴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中,已明确:●低风险地区的高等学校及中小学校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不需要佩戴口罩。●在学校中接触更多人群的人员,如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佩戴口罩。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jfw.com//mjccby/118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