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 腮腺结核常识 >> 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建议
秋冬季传染病
防护建议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您好!
随着秋冬季节到来,天气日渐寒冷,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传染病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强化防病知识,增强大家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让我们乘坐冬季“健康知识专列”,一起出发,健康生活吧!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出现相关症状怎么办?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麻疹: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麻疹,粘膜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症状。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泡疹与痂皮。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肿大,全身症状轻。
猩红热:临床表現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鮮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耳垂后)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1.传染源:主要为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2.传染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后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过接种疫苗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戴口罩,重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既可保护自己不被他人传染,也是保护他人不被自己传染的有效措施。要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在通风不良的密闭场所或者与他人距离小于1米的室外场合必须佩戴口罩,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医疗机构就诊或陪同时要全程佩戴口罩。不要随意将口罩拉下,露出口、鼻,甚至摘下口罩。
二、勤洗手,讲卫生。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再接触眼睛等黏膜,也是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洗手与戴口罩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防护手段。要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外出归家后、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等情况下,应当用流动的水、肥皂等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进行消毒。
三、少聚集,不扎堆。人群聚集会给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提供机会。要牢记“一米线”,即人际交往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不要扎堆,不要聚集,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尽量缩短在公共场所的停留时间。
四、勤通风,重保暖。在空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家每天开窗2-3次,每次20-30分钟。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适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在开窗通风过程中不要着凉。
五、捂口鼻,守礼仪。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需要,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咳嗽、打喷嚏时要屈肘或用纸巾遮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症状者近距离接触,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
六、勤锻炼,强体魄。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如慢骑车、跑步、打乒乓球、游泳、散步等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机体抗病能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良好心态,生活规律、合理膳食、睡眠充足,注意休息、不劳累、不熬夜。
七、分生熟,拒野味。生熟食物分开存放,烹饪过程分开操作,肉蛋奶及水产品要充分煮熟后食用,不食用变质食物;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减少前往售卖水产品等活体动物市场的频次,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
八、种疫苗,护健康。对于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来说,及时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简便的防护措施。特别是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以及自身需求按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流行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
九、有症状,早就医。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家里备好体温计、口罩和常用药品,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时,在全程做好防护、规范佩戴口罩的基础上,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健康排查和诊治,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