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腮腺结核专科治疗医院 >> 腮腺结核症状 >> 幼儿园贴心提醒家长秋季预防孩子生病,请您
秋季天气转凉,幼儿很容易生病,尤其是感冒发烧,医院里给生病孩子挂号的父母排起了长队。孩子生病是爸爸妈妈们最害怕和担心的事情,所有的父母都有“孩子生病还不如自己生病”的心态,一旦孩子生病,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慌了手脚。
因为孩子小,无法用语言来完整表达自己的病情,爸爸妈妈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当起了医生,给孩子找药吃、医院输液打针……孩子生病持续不好,99%是因为家长犯了常识性错误!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它往往来势汹涌,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在1周左右,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居多。
引起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烧和腹泻,有些最初会呕吐,有些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它食品。
2幼儿机构中,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和其它种类的腹泻一样,婴幼儿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这对婴幼儿来说非常危险。
3另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容易造成爆发性流行。主要表现:发热(体温高达39-40℃)、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等。
进入秋季,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往往是早晚凉爽,中午闷热,太阳灼人。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就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
预防控制措施
1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
对于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蟹属寒性,幼儿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幼儿生病的途径。
3秋天最适合户外运动,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同时也增强幼儿的体质。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以急性发热和咽颊部疱疹溃疡为特征,常见于3~10岁儿童,集中年龄是幼儿园的年龄,好发于春秋季。
预防控制措施
1初期发高烧,应积极予以退热处理。
2烧退后咽部会起疱疹,护理疱咽的要点是多饮白开水。如孩子特别拒绝喝水,可准备味道清淡的果汁、饮料。(特别酸或特别甜的果汁尽量不喝,会刺激咽喉部而产生严重的疼痛)
3如高热持续,白细胞增高明显,CRP增高明显,考虑可能并发细菌感染,此时可使用抗生素,医院看急诊。
水痘
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水泡疹,成簇分布,伴瘙痒。冬春季多见。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但抗体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预防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2积极治疗患者:水痘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防治搔抓伤。
瘙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重症可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每日mg-m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
3预防:注意手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免疫力低下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患者的污染物、生活用品应消毒、可采用煮沸、日晒、熏蒸等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10-14天。
预防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
肺结核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为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即痰中排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悬浮在飞沫中,被人吸入后即可感染。排菌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亦可传播。易感人群:婴幼儿、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易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
临床表现:低热、盗汗、咳嗽或咯血、消瘦、乏力。
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痰液应吐在含mg/L的含氯消毒液;污染物应阳关下暴晒。
3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和婴幼儿等未感染结核者应注射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