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亦可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30天,平均18天。

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重,幼儿轻。

不典型病人无腮腺肿胀,而以脑膜炎、睾丸炎等为主要表现。也有仅见颌下腺及舌下腺肿胀。

腮腺肿胀于48小时(1~3天)达高峰,持续4~5日后渐退。病程10~14日。病程早期可见腮腺管口红肿,压迫无脓液溢出。

颌下腺,舌下腺可同时受累而肿大,亦可单独受累而单纯表现为颌下腺,舌下腺炎。

(四)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膜炎:1w

2.睾丸炎或卵巢炎

3.胰腺炎

(五)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正常或稍低,L相对增多。

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六)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无效。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

(七)预防

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切断传播途径通风换气、食醋蒸熏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

药物预防板兰根等

一般护理

隔离和消毒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洁,

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

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

对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jfw.com//mjccjc/1292.html
------分隔线----------------------------